人口學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沒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數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長,而食物供應呈線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長。注意:馬爾薩斯使用的相對應術語是幾何和算術。
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災難(戰爭,瘟疫,及各類飢荒),道德限制和罪惡(馬爾薩斯所指包括殺嬰,謀殺,節育和同性戀)能夠限制人口的過度增長。
馬爾薩斯傾向於用道德限制(包括晚婚和禁慾)手段來控制人口增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馬爾薩斯建議只對勞動群眾和貧困階級採取這樣的措施。那麼根據他的理論,較低的社會階層對於社會弊病要承擔較大的責任。這就從根本上導致了推動立法手段使英國的窮人生存狀況更為惡化,但也減緩了貧困人口的增長。
馬爾薩斯的進化學說
馬爾薩斯的《1798論文》表達了以下八個主要觀點:
1.人口數量嚴重受限於生存手段
2.當生存手段增加後,人口也相應增加
3.人口壓力刺激生產增長
4.生產增長反過來也刺激人口增長
5.從長遠來看,生產增長不能與人口的增長潛力保持同步,人口數量與供養能力間將出現大裂痕
6.性、勞動和子女等影響人口和生產力的諸多因素由個人的收支決定所影響
7.當人口增長超過供養能力時,正面的抑制因素會發揮作用
8.這些抑制因素的本質將對生物社會系統的其他部分產生影響
在東印度公司學院,馬爾薩斯發展出一套需求供應失衡理論,他稱之為過剩。在當時這被看做荒唐的理論,卻是後來有關大蕭條的一系列經濟理論的先驅,他的崇拜者、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將這個思想引入了著作。
以往高出生率被認為有利於經濟,因為會提供更多的勞力。然而,馬爾薩斯卻從一個新的視角看待出生率,並且說服了大多數經濟學家:即使高出生率可以增加毛生產量,它更趨於降低人均生產量。馬爾薩斯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他的崇拜者包括知名的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等人。
馬爾薩斯人口理論的門徒,還包括知名的神創論者、自然神學家威廉•佩里大主教,他於1802年發表了《自然神論》。他認為馬爾薩斯的人口學原理證明了神的存在。
諷刺的是,馬爾薩斯自己反對節育,他的著作卻強烈地影響了弗朗西斯•普勒斯,後者發動了極端馬爾薩斯主義運動以推動節育。普勒斯於1822年發表了論文《人口學原理的證明》。
馬爾薩斯理論對現代進化論創始人達爾文和阿爾佛雷德•華萊士產生關鍵影響。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 一書中說,他的理論是馬爾薩斯理論在沒有人類智力干預的一個領域里的應用。達爾文終生都是馬爾薩斯的崇拜者,稱他為「偉大的哲學家」。華萊士稱馬爾薩斯的 著作是「……我所閱讀過的最重要的書」,並把他和達爾文通過學習馬爾薩斯理論,各自獨立地發展出進化論,稱做「最有趣的巧合」。
馬爾薩斯被視為現代人口學的奠基人。馬爾薩斯宣稱他的人口學原理不僅對人類,而是對所有物種普適的自然法。現在可以證明,沒有一種東西會以固定速率呈指數方式增長。
馬爾薩斯關於食物供應的算術模型被普遍拒絕,因為在過去的兩個世紀里,食物供應與人口增長保持了同步。
對馬爾薩斯的反對聲音也來自19世紀中葉的共產主義者卡爾•馬克思(1867年,《資本論》)和弗里得里希•恩格斯(1844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他們看來,馬爾薩斯所謂人口對生產力造成壓力的問題,實際上是生產力對人口的壓力。換句話說,馬爾薩斯把生產力低下歸咎於過剩的人口,實際上是動蕩的資本主義經濟造成的後果,危機、失業、貧困等都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統治的產物。
恩格斯稱馬爾薩斯的理論「……是現存最冷酷無情、最野蠻的理論,一個摧毀了愛人如己和世界公民等所有美好詞彙的、絕望的系統。」
儘管出現了1921年俄羅斯飢荒,共產主義者總的來說仍然反對馬爾薩斯理論。1954年在羅馬召開的聯合國人口會議上,蘇聯代表聲稱,「在社會主義國家,人口過剩問題從來沒有出現……馬爾薩斯理論完全是錯誤的。」
中國共產黨在大躍進期間對於人口過於自信,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在當時的中國受到批判。三年自然災害之後,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從而改變了對人口控制的觀點。
馬爾薩斯的結論被許多20世紀的經濟學家所詬病。由於技術進步,大規模的人口增長並未造成馬爾薩斯災難。所以有人稱他是失敗的詛咒先知。
首先,一個廣為接受的事實是,人口增長幾乎從未呈指數方式,裏面的變數太多,絕非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所能概括。自馬爾薩斯的時代以來,人口增長率變得平緩並且是拜經濟繁榮所賜。馬爾薩斯生活的時代,英國人口經歷了增長率變平之前的增加,而他沒有研究亞洲地區的大量人口以及過去幾千年出生率平緩的證據。
其次,糧食的增長也不是線性方式。特別是由於社會和農業技術的進步,使糧食增長超過了人口的增長,雖然這樣的增長是以沉重的資源負担、大量使用化肥為代價,仍未被證明是可持續的。
人口再生產類型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長率僅見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個別地區。
傳統型:高出生率,較高死亡率,較低的自然增長率僅見於少數發展中國家的一些地區。
過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多為發展中國家,如亞洲的巴基斯坦。
現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長率,如歐洲的德國,目前東亞大部分國家除蒙古及北韓外為這一類型。
人口爆炸
用來形容某地區的人口突然快速地增長,就像炸彈爆炸的一瞬間般。人口爆炸通常都會發生在戰爭之後的一至兩年,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人口爆炸。
人口老化
或謂人口老齡化、人口高齡化,是指某地區某段時間內總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增長的動態過程,多見於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由於計劃生育的影響,中國目前也已經是一個老齡化社會,在2004年底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為7.6%。
老齡化社會
一個地區的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人口總數超過7%或60歲以上老人占人口總數超過10%時,即是「老齡化社會」。
主要因素
1.教育費用提高和生產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生育率不斷下降。
2.醫療進步,人類更長壽。
影響
正面影響
1.由於產業勞動力資源相對減少,有利於刺激技術和管理進步。
2.由於產業勞動力資源相對減少,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的待遇及福利。
負面影響
1.平均每個青壯年勞動力社會負担加重。
2.產業勞動力資源相對短缺。
3.社會資源偏向老人福利及醫療開支。
4.退休人士佔更高人口比例。
歐洲解決的辦法
1.實行鼓勵生育政策
2.提高老人退休年齡
3.對於一些條件成熟的已開發國家來說,可以實施國際人口遷移政策
4.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老齡化
由於1980年中國實行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人口將在21世紀加速老齡化。屆時中國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未富先老國家。
2004年底中國60歲老齡人口已達1.4億,占人口總數10%以上,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
毛澤東
有人認為,是毛澤東直接導致了中國人口「過剩」。但也有人認為毛的政策及其在1976年以後的延續為中國儲備了大量的勞動力,為90年代中國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毛澤東在50年代相信「人多力量大」,「人不但有一張嘴,還有一雙手,可以創造世界」鼓勵中國女性生得越多越光榮,並嘉予有10個以上子女的女性「光榮媽媽」稱號。
中 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八條: 國家穩定現行生育政策,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具體辦法有省、自治區、直 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注意:胎是指成功生育,與一次懷孕的嬰兒數量無關,即一次懷孕無論有多少胚胎都算做1胎。
大部分地區農村家庭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則可以生育第二胎;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則只能生育一胎。除漢族壯族等人數超過1000萬的少數民族之外的其他少數民族家庭多半可生育2胎,部分地區可生育3胎,視各地法規不同。城市漢族只允許生育1胎。雙胞胎、多胞胎已達規定計劃生育數的不得再生育。
在計劃生育政策早期,政府提供「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併發放象徵性的《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來鼓勵家庭遵守計劃生育政策。
計劃生育屬於強制執行。通常懷孕早期,或者說流產可行時,計生委將讓非計劃懷孕者流產。發現在胎兒已經出生後,計生委將依法對該家庭處以大額罰款。現在,此罰款的金額參照該家庭的年收入,為此金額的數倍。例如江蘇省計劃生育條例(1990)規定超生第一胎將「對夫妻雙方按其孩子出生前兩年平均年經濟總收入的三倍處以罰款」。
結果
計劃生育結果複雜,對中國人口結構,文化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它使中國人口增長率達到極低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1990年代末生育率為不到1.34,若繼續維持計劃生育,中國人口達到13.4億後將快速下降,在2100年降至4.7億(每下一代相當於上一代人口62%)。政府認為這對中國民眾生活水平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口的迅速減少可能會造成老年人比例的增加和勞動力的不足,從而給社會帶來嚴重的老齡化問 題。有些家庭的獨生子女若剛成年,因某些事故而忽然死亡,對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另外,理論上計劃生育可能造成徵兵工作的困難,但由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 數,該問題實際上沒有出現。有些家庭會為了生兒子,在第一胎為女兒時,而選擇離婚,另行娶妻,這樣會多一次機會再生育多一個,而離婚後的女人就變成單親家庭了。
政府及各大學統計推測:因人口基數過大,中國大陸人口最高峰在2000年代仍未到來,未來總人口數將依然保持淨增長。
少數反對者認為計劃生育推遲社會矛盾爆發、掩蓋危機,各種社會問題因「中國人口多底子薄」觀念不能解決。
人口結構
許多人認為計劃生育使中華人民共和國:
•城市年輕漢族極少有兄弟姐妹
•在未來人口達到頂峰之後,人口數目會迅速下降,勞動力嚴重短缺
•人口結構中迅速出現人口老齡化
•因性別鑒定使男女比例失調
•少數民族比例迅速攀升
人口比例
一些反對者稱,參照已開發國家社會的經驗,應該担心的是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減少而不是人口爆炸。一胎化政策造成中國「四二一」扭曲型家庭結構(意即四名祖父母與二名父母皆由一名獨生子女扶養),讓年輕夫婦背負沉重的扶養負擔,也讓社會高齡化問題日益嚴重。
男女比例
由於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和客觀條件的限制,一胎化政策造成男嬰比例的迅速增加,尤其是農村地區。依現行政策規定,農村人如果第一胎是男孩則不允許第二 胎,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則允許第二胎。所以在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和社會保障不夠要養兒防老的現實下,胎兒性別選擇非常嚴重——普遍是在農村等地——未來將 會出現許多找不到妻子的男性;有學者指出,除了對女性的傷害外、異常的性別比也會傷害男性,大幅提高男性犯罪率、增加戰爭可能光棍危機。目前中國的男性比女性要多3700萬人,而2005年出生的人口男女性別比已經達到118.9:100,男性比女性多20%。這種性別的嚴重不均衡可能會在未來的二三十年之內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
獨生子女身心
80後成獨生子女的代名詞。因為一胎化的影響。獨生子女的父母對孩子一般都過分溺愛,也產生了一個特有的名字「小皇帝」,指的就是孩子在家裡享有皇帝般的地位。所以獨生子女普遍以自我為中心,不喜與人交往,並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引起了一些社會問題和相關討論。
2007年3月15日,第十屆政協會議上,以葉廷芳為首的29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要求儘快停止執行一胎化,恢復「一個不少,兩個正好」政策。葉廷芳說:「獨生子女缺乏兄弟姊妹,其自然成長的天性受到壓抑,必然導致人性的變異。」
未來
由於目前過低的生育率,有些學者預言中國人口可能會劇烈減少,甚至有300年後人口將只剩3000萬之說。由此有些專家主張放開生育政策,並且開始鼓勵生育。但是目前官方並沒有鬆動的說法,在可以預見的10年之內,計劃生育應該還會被繼續執行。
不過計劃生育的具體內容,即是否一對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孩子,卻已經逐漸發生改變。截止2007年,據中國人口計生委新聞發言人于學軍稱,中國各省市的實際規定已經放寬。除河南省外,各地都規定: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可以生兩個孩子。農村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並沒有明顯減少,相反地農村人無視法律,強行超生三四個子女的情況仍然嚴重,未來人口是否能夠實質性的減少仍是一個問題。
/Wikipedi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